正月十三上灯的由来 灯头生日要记住
在农历的正月十五,我们都会欢聚一堂,庆祝一年一度的花灯节。这一天,标志着过年的尾声,也是新一年好运的起始。其实在这之前,正月十三这一天,盛大的花灯盛宴就已经拉开了序幕。传统的花灯习俗源远流长,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不仅是对文化的传承,更是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景的寄托。
历史的上灯盛典
正月十三的上灯仪式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据文献记载,早在南宋理宗淳佑三年(公元1243年),民间就有了“请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的习俗。这一天的饮食也有着特别的讲究,如俗语所说,十三食稀饭配芥菜,代表着在连续的美食盛宴后,人们开始回归平淡的日常饮食。而在这一天晚上,人们会在厨房点灯,称为「点社灯」,灯火辉煌直到元宵节结束。人们也会开始准备磨糯米、搓汤圆的材料。
灯头生日的独特意义
正月十三不仅是上灯的重要日子,也是灯头的生日。在这一天,民间有在厨灶下点灯的习俗,即所谓的“点灶灯”。随着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临近,各家开始试点制好的花灯,因此有了“灯头”之日的说法。在南通地区,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直到正月十八落灯,期间有着丰富的民俗活动。城隍庙中看灯的人络绎不绝,共同庆祝这个盛大的节日。
滚龙灯:百年传承的习俗
滚龙灯的习俗已经传承了数百年。每年正月十三为试灯日,十四条起灯,十五日正灯,十六日圆灯。试灯日傍晚,多条滚龙和各式彩灯走上街头,华灯初上时,龙灯开始穿梭于街道之间,四处飞舞。街道两旁,家家户户挂灯庆祝,焚香放炮,热闹非凡。接着,各式彩灯陆续登场,直到深夜方休。次日起,继续玩灯,直到十六日圆灯,将这个盛大的节日氛围推向高潮。
整个正月,从十三的上灯到十五的花灯再到十八的落灯,每一天都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和丰富的民俗活动。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