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构建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助力农产品流通与乡村振兴
随着国家级规划的引导,我国正朝着构建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链条的冷链物流网络迈进。到2025年,我们将显著提升农产品的产地低温储运能力,让高效流通和供给质量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标签。
在区域协同与设施完善方面,我们重点推进冷库库容和冷藏车保有量的增长,确保年均增速超过10%。我们还将补齐产地预冷、农批市场冷库等末端设施的短板,推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构建网络,更是降低流通损耗。通过技术升级和标准化管理,我们将逐步降低肉类、果蔬、水产品等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腐损率,让综合冷链流通率显著提高。
在设施网络布局方面,我们以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形成了“7+N+X”的三级网络布局。这些基地与省级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和末端网点相互联动,共同构成了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我们还推动冷链物流融入“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实现跨区域资源整合。
城乡物流节点也在不断优化,城市冷链配送中心、县域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及乡镇冷链站点的建设正在加速推进,构建了“上行下行一张网”,确保了农产品的快速流通。
在技术与模式创新方面,我们积极推广运输环节的温控技术、仓储环节的自动化分拣系统,完善全流程的温湿度监控体系。我们还推动冷链物流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发展节能环保型冷藏车和冷库设备,并积极应用氢能等新能源技术。
政策的支持与保障也是我们的重点。我们落实《“十四五”全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规划》,通过中央财政投入、地方专项债等渠道加强资金保障。我们还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省级冷链物流追溯监管平台,实现重点产品的全流程监测和重点环节的全覆盖。
广东省、福建省和贵州省黔东南州等地的典型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些地区在基础设施网络化、服务专业化、用地布局优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上述规划的实施,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将在基础设施、技术应用、政策协同等方面实现系统性升级,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确保农产品的新鲜与安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