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单亲妈妈骗千万

民俗文化 2025-05-08 03:05www.nkfx.cn民俗文化

介绍婚恋诈骗:从虚构人设到情感操控,这些手法让人防不胜防

一、诈骗手法大介绍

在当代社会,诈骗团伙不断翻新诈骗手法,让人防不胜防。他们瞄准了渴望婚恋的中老年人群,尤其是一些离异或独居中老年男性。在这些人群中,有一部分人被一种新型诈骗手法所迷惑。

1. 伪造人设

诈骗团伙成员伪装成“30多岁离异带娃”的上海单亲妈妈,通过婚恋网站或社交平台寻找目标。他们虚构自己的生活细节,如“独自抚养孩子”“经营小店”等,以此博取同情。

2. 情感操控与索财

一旦建立了初步信任,诈骗团伙就会通过发送伪造的生活视频等方式降低受害者的警惕性。他们以各种名义,如“孩子生日”“见面礼”“互赠信物”等,诱导受害者前往虚假网店购买高价礼物。实际上,这些礼物并不存在。

3. 规模化团伙作案

更为严重的是,部分案件涉及数十人分工合作。一名“假妈妈”可同时与20多名男性保持联系,利用统一的话术模板实施诈骗。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

二、真实案例警示

1. “上海单亲妈妈”诈骗案

一犯罪团伙伪造上海单亲妈妈身份,在短短4个月内骗取超千万元。受害者李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被诱导购买鲜花、牛排等礼物,甚至被要求“见面时让孩子叫爸爸”。

2. 南京特大婚恋诈骗案

南京警方近期捣毁了一个62人的诈骗团伙。该团伙通过虚假网店链接骗取财物,部分受害者因“沉没成本”心理持续转账,损失惨重。

三、社会影响及受害者特征

这种诈骗行为不仅导致受害者财产损失,还引发社会信任危机。真实单亲妈妈群体因诈骗案件频发被污名化,公众对其求助或分享行为产生普遍质疑。受害者多为40-60岁的中老年男性,他们因婚恋需求强烈且缺乏网络防骗意识,容易陷入情感陷阱。

四、法律责任与防范建议

根据《刑法》,诈骗金额超50万元属“数额特别巨大”,相关主犯通常以诈骗罪被起诉,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

在此提醒广大网友,网络交友涉及钱财时务必提高警惕。要警惕“快速确立关系”“频繁索礼”等异常行为。建议通过官方平台核实对方身份,避免点击不明链接,以免上当受骗。我们也应该给予真实的单亲妈妈群体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不要因个别事件而对整个群体产生偏见。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