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取名有什么讲究?为什么有时候单字多有时候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古人名字的字数都挺有意思的,会在某一个时间段内集中出现单字或双字的名字,就比如乱世三国都是单字,曹操、董卓、张飞等,而后来比如唐宋时期就没那么集中,双字的也非常多,李世民、辛弃疾、房玄龄与杜牧、王勃、杨炯,都是这一时期的。那么,这又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呢?
《汉书 王莽传》中记载,王莽新政倡导的一条就是“去二名”的政策,就是说,国家有规定,谁都不允许取两个字的名,如果你之前是两个字,那就必须去掉一个,如果你犯了罪,那么会恢复你之前的两个字,用以表示处罚。所以,在那个时候,如果有一个士族出身的人叫做王某某、张某某,那么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犯过罪,要么是自己偷偷地没有改名。毕竟律法如此,没有改的情况可能性比较低。
而在此之前,单字或双字是通行的,比如商周时期人们喜欢用天干地支作为人名,比如太甲、沃丁等。春秋战国则是习惯于在姓与名中间加一个“不”,吕不韦、申不害等,而这个习惯一直到东汉还有,除此之外,春秋时期还有加“之”的,烛之武、介之推(又称介子推)。那段时期,人们取名其实是非常随意的,根本不会像现在这样翻字典查古籍,基本上看到什么就叫什么,像是孔丘、墨翟、李耳,很随意的。
而从王莽实行的律法开始,一直到隋朝时期,基本上人们都是单字的名,但这其实是史书上记载下来的人名中看出来的,还有很多史书无法记录的平民,我们无从得知他们是不是也叫两个字。王莽那道律法针对的是士族,要取单字名,双字表字,可以说是将阶级很明显地划分开了。三国的吕布、郭嘉、孙权、周瑜,都是单字,魏晋南北朝的嵇康、卫阶、山涛等,但也有王羲之、刘义龙、祖冲之等三个字的,这些都是在原本一个字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字,有之、玄、法、道等。毕竟王莽时代已经过去,最初为了避讳采用的这条规则,也被五胡乱华给打破了。
再后来,基本上都是单字双字并行的年代了,只是在明清时期,基本上都是双字居多,采用双字名的人数逐步上升到了六七成,朱允炆、蒲松龄、黄宗羲等。王莽时期,为了避免人们随意取名犯了先人的名字,制定了只可取一个字的规定,只是最终随着时代的结束,人们还是逐步恢复到了单双并存的时代,现在甚至还有取三个字四个字的。
历史名人
- 苏 27战机 苏 27战机有多大
- 食死徒面具食死徒面具对应
- 赵云和马超都是五虎上将之一 刘备为什么要区别
- 晚清时《茶花女》 被译介到:曾经长销8年
- 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 魏延如果不死蜀汉又会怎
- 文化类节目想要成为观众收割机 差异化竞争是关
- 秦楠全文免费阅读 秦楠的小说免费
- 还珠格格3主题曲 还珠格格3主题曲视频MV
- 叶童演过的所有电视剧(许仙扮演者叶童近况曝
- 周公旦的身世如何?他是如何能够摄政的呢?
- 小品演员杨蕾身高(求小品演员“杨蕾”所有的
- 世界史上最强的十大部队,大秦大军仅第三,第
- 雕花的马鞍 雕花的马鞍简谱
- 成语高抬贵手是用来形容什么的?高抬贵手是什
- 黄海波老婆 黄海波老婆演过的电视剧
- 周星驰星女郎名单(“星女郎”是星爷电影中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