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永远的痛:割在袁崇焕身上的3543刀

历史朝代 2025-05-13 02:34www.nkfx.cn历史朝代

从感情的角度出发,我心中最崇敬的战神,当属那位出身文官却胸怀韬略激荡的英雄。他如同藏于深山的猛虎,虽然起初只是文质彬彬的书生,却拥有十万雄兵的胸怀与胆识。当北宋决定以文官领军对抗西夏的强悍军队时,人们曾怀疑这是否可行。这位英雄的出现,让西夏军闻风丧胆,连自视甚高的西元昊都视其为心腹大患。

命运多舛,这位英雄因孤傲的性格而遭受排挤,被贬官流放。虽然他心怀大志,但却无法伸展,只能泛舟湖上,终老山林。与袁崇焕的坚忍不拔、沉稳内敛相比,这位英雄过于孤傲的性格,使得他的报国之志只能成为空谈。

要知道,军队外出作战时,监军随行的工作并不容易。在一帮太监之中,凡事都要唯他们马首是瞻,早请示、晚汇报,稍有疏忽就可能被扣帽子、杀头或贬官。皇帝多疑且喜欢刚愎自用,满朝的文武大臣稍有不顺眼的就会被贬或杀,人人自危,无人敢言。若无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决死报国的毅力,像范仲淹那般孤傲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根本无法生存。袁崇焕正是因为拥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才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坚持下去。

当袁崇焕投笔从军之时,明朝已是内忧外患,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他凭借文弱之身,面对自用的昏君和朝野遍布的奸党压制清流,却能在乱世中崛起。他整顿军队、铸兵器、训练士兵,引进巨炮,甚至击退了强大的敌人。他却在关外徘徊十年,无法进一步施展才华。数十年来,他在辽东纵横无敌,无人可敌。以明朝的积弱与汉唐的强盛相比,袁崇焕的功绩远非他人所能比拟。

最终因范文程的反间计得逞,一个糊涂的君主自毁长城。自袁崇焕死后,山海关内再无人能担此重任,最终导致大明国的灭亡。只需范文程一句话提醒,明军大将便会投降。袁崇焕的悲惨下场令人痛心。

公元1643年,李闯攻入北京,崇祯皇帝急命崇焕手下大将入京勤王。吴三桂坐拥八万关宁军却按兵不动,只等明朝灭亡。当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时,身边只有一名太监陪同。这只能怪崇祯皇帝自己的决策失误。

当李闯军攻入北京城,打开崇祯皇帝的银库时,发现库中堆积如山的“辽饷”,与日常听到的穷困之声形成鲜明对比。这位令人敬佩的战神,他的才华与毅力无人能及,但最终的结局却令人扼腕叹息。他的故事令人动容,也让人深刻反思明亡的历史教训。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