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越骂越坚挺 只要“像”就能赚钱
■“春晚”卫视直播热,“剧集”引领风尚,“明星”频繁代言的时代里,“山寨”成为文娱圈引人注目的新兴势力。它虽未被正统认可,却自信满满;虽无法铸就永恒经典,却总能引发话题,聚焦关注。这种独特的“山寨精神”,融合了幽默感与别开生面的恶搞精神,让草根族群得以娱人娱己,展现出他们的创意和热情。
从“山寨春晚”到“山寨影视剧”,再到“山寨百家讲坛”,这一系列现象反映了草根阶层自娱自乐的精神风貌,同时也透露出他们对改变规则、获取话语权的渴望。几乎所有的山寨发起者都试图模仿主流品牌,从网络直播到电视播出,从网络节目到传统传播舞台,山寨内容不断扩大影响范围,草根阶层渴望转正,获取更多话语权。
关键词:春晚
CCSTV率先挑战传统,深圳长沙等地纷纷响应。一台由计算机行业的川籍“北漂”施孟奇发起的“山寨春晚”在网上直播,挑战央视春晚的权威地位。随着影响的扩大,贵州卫视等传统电视台也开始播出山寨春晚,展示了山寨文化的独特魅力。湖南网友操办的“酱油春晚”则更加娱乐化,网友自编自导的节目充满恶搞元素,展现了草根族群的创意和热情。
关键词:影视剧
山寨影视剧以其贴近大众的精神备受网友追捧。无论是网友自发制作的山寨版《红楼梦》还是翻拍剧,只要贴近大众、显得比较乡土,都可以被称为山寨剧。这些非专业草根人士身兼数职,自费拍摄影视剧,展现了一腔热血和影视梦想。《无限生机》、《末路天堂》等翻拍剧也被纳入山寨剧的范畴。这些山寨影视剧不仅反映了草根族群的创意和热情,也扩大了他们对影视行业的参与和影响力。
山寨文化的代表人物老孟和“蜀山少侠”等人表示,他们只是代表普通网民和观众表达心声,提供宣泄平台,用创意和热情挑战传统规则。他们的行动不仅得到网友的强烈支持,也引发了传统媒体的关注。虽然山寨文化尚未成熟,但其新鲜感和草根性已经引发了广泛关注。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山寨文化的创作和推广中,它将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