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大学吉尼斯记录(不是所有的挑战都值得记录
作者朱建华报道,近日长春大学发生了一件引人瞩目的事件。在11月1日这一天,长春大学的10223名师生共同进行了一场手语“合唱”活动,这一壮观的场面成功创下了最大规模手语表演吉尼斯世界纪录。此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通过百度搜索关键词如“长春大学”“万名师生”“吉尼斯纪录”,结果显示有高达19700个相关内容。
这仅仅是近年来众多依靠人数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案例之一。尽管这样的挑战在许多一般机构或个人身上看到已经司空见惯,但当大学参与其中时,不禁让人思考其背后的意义。据报道,这次活动的目的之一是突出广大师生对残疾大学生的关爱,展现他们的人文情怀,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全校推广使用通用手语。如果这次挑战真的能够达到这些目标,那么万名师生的努力也算是物有所值。
当天是星期五,我们不禁要疑问,这是否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学工作日?又有多少师生为了这次挑战而准备和忙碌了多长时间?成功挑战之后,是否真的达到了初衷?奇怪的是,尽管事情已经过去几天,社会上反响不断,但在长春大学的官方网站上却找不到关于此事的相关报道。相反,在知乎和微博上,关于“如何看待长春大学为创吉尼斯纪录组织学生练手语操”的讨论异常热烈。从留言来看,学生们似乎并不领情,甚至有不少抱怨之声。
通过网络搜索,我们发现类似依靠人数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例子数不胜数。从浙江中医药大学的信封链条到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的人体二维码挑战,再到河北传媒学院的万人合唱挑战等等。这些挑战虽然娱乐性十足,但大学是否应该仅仅通过拼人数来追求吉尼斯世界纪录却值得我们深思。正如莱布尼茨所言:“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并非所有的挑战都有意义或值得被记录。当这种充满娱乐性的挑战成为笑谈时,我们更应该理性思考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