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中国之最(义乌市场为何频出“爆款”?)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的航拍画面中,陈焕捕捉了这座城市的繁华脉搏。义乌,中国的话题之都,每隔一段时间便因各式商品引爆社交网络热搜。当电热毯、热水袋等温暖欧洲的寒冬,当手拍器、喇叭为世界杯赛场助威,人们惊叹于义乌的无所不能。
这背后的奥秘何在?中新网记者深入探访,了解到其成功的原因在于聚焦细分市场,在数字化浪潮中锐意创新,并坚守实体经济的根基。
吕红美女士,义乌市场的圣诞树生意老将,近40年的坚持让她对这片土地充满感情。她不仅在此扎根,还计划将生意传承给下一代。她坚信,要想长久经营,根基必须稳固。
义乌,素有“圣诞用品集散地”的美誉,全球超过七成的圣诞用品在此交易,销往世界各地。这只是义乌市场的冰山一角,这里还有工艺品类、首饰类、玩具类等琳琅满目的商品,种类之丰富令人惊叹。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市场的营业面积超过640万平方米。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人间的烟火气,全球民众通过这里的商品紧密相连。
如今的义乌市场,商品已销往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观察全球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商铺中的“义乌指数”牌匾引人注目,定期采集的数据不仅能体现市场整体状况,还能推动市场良性运转。
近年来,义乌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启动全球数字贸易中心建设,完善“Chinagoods”一站式全球进出口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义乌正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建立数字贸易等领域的规则体系及数据共享利用机制。
义乌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支撑,这是其“爆款”迭出的根本。义乌市场已实现进出口、进口、转口并重,形成了辐射海内外的市场网络、物流网络和产业合作网络。
中国制造业的规模优势为义乌市场发展提供了强大底气。义乌,这座始终坚守实体经济、不断创新发展的城市,正向着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迈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