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炊烟
故乡,那个久违的美丽地方,总是让人心生思念。每当我回想起故乡,心中总会涌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红砖蓝瓦的乡村房屋,伴随着鸡鸣犬吠,炊烟袅袅升起。
炊烟,是故乡最温暖的符号。在城市的喧嚣中,我时常怀念起那房顶的缕缕炊烟。淡灰色的炊烟在房顶与高大的梧桐树上缭绕飞升,宛如梦幻般的云彩。母亲在灶前忙碌的身影,续上麦秸、玉米杆,火光映照着她的脸庞,流露出生活的希望、满足和淡淡的忧伤。
清晨的日出将炊烟染成一缕缕金黄,新的一天开始了。孩子们背着书包上学,男人赶着牛儿上山,女人目送他们离开,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期待。傍晚,夕阳染红了山村,炊烟缓缓蠕动,像一幅宁静的水墨画。老人们站在平房上,翘首盼着亲人回归。
我的童年时光是在乡村度过的,炊烟总让我记起母亲的慈祥面容。离开乡村后,我仍时常想起那些炊烟缭绕的日子。如今,乡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炊烟升起时很少再听到母亲呼唤儿子回家吃饭的声音。
我曾多次劝说母亲离开乡村到城里住,但她总是离不开她熟悉的土地和邻居。她说她离不开鸡鸭鹅、离不开菜园、离不开熟悉的邻居。母亲没有文化,但她的话却像哲学家一样深刻:“我离不开泥土和粪土,心里才觉得清凉。”
随着村庄向城镇规划发展,集中盖楼的趋势让母亲忧心忡忡。她担心以后村子里不再有炊烟、不再有她养的小鸡。她说她养的小鸡每天在院子里找食,看着就叫人欢喜。
是的,如果村人搬到楼里不再烧柴,炊烟是否就不存在了?我们是否再也回不去了,那有着缕缕炊烟的乡村?我们的后代是否还能真正读懂炊烟的含义?
故乡的炊烟,是温暖、是回忆、是生活的写照。它代表着乡村生活的宁静、质朴和安宁。让我们珍惜这份美好,铭记那份乡愁。与故乡的炊烟相关的文章还有《故乡的榕树》、《故乡》等,希望大家在阅读中感受那份对故乡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