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扎在退市边缘的合资品牌
一、已步入退场倒计时或实质性退场的品牌
广汽三菱,这个曾经在中国市场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在2023年10月长沙工厂的关停声中,宣告了它的衰落。经销商全面转售广汽埃安车型,昭示着三菱的全球战略已放弃中国市场。昔日的技术领先如今已成为回忆,技术迭代停滞,如欧蓝德PHEV技术的缺席,核心内燃机技术被比亚迪DMI等自主品牌超越。销量不足2万辆的惨淡现实,让广汽三菱的未来堪忧。
广汽菲克,也即Jeep品牌,其在中国市场的命运亦不乐观。长沙工厂的关停,仅存的进口车型也难以维持渠道生存。插混车型定价过高,如大切诺基4xe比理想L8贵出20万元,这无疑让其在市场竞争中丧失了优势。
二、高危品牌警示
北京现代,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品牌,如今却深陷困境。产能利用率跌破30%,工厂出售停工,经销商数量锐减。新能源渗透率仅0.8%,技术资源分配的不均衡让其处境更为艰难。IONIQ系列的拒国产化,无疑加剧了市场的疑虑。
长安马自达的日子也不好过。2023年销量暴跌45%,经销商单店月销不足10台,电动化进程的缓慢(MX-30续航仅200公里)让其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长安汽车资源的倾斜,使马自达有成为“技术换资质”的弃子的风险。
三、生死线品牌挣扎
东风标致雪铁龙,这个曾经以浪漫著称的品牌,如今却深陷生死边缘。2023年神龙汽车销量大幅下滑,DS品牌已名存实亡。电动化平台STLA Medium的落地延迟,技术迭代的落后让其面临巨大的挑战。
悦达起亚,资不抵债,销量持续低迷,新能源转型滞后,品牌溢价能力丧失,这一切让这个品牌的前景堪忧。
四、中长期边缘化品牌的困境
上汽大众斯柯达,曾经的欧洲老牌车企在中国市场的代表,如今也陷入了困境。销量腰斩至5.2万辆,沦为大众ID系列的“清库存工具”。捷克总部的技术支持缺失,让斯柯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难以立足。
核心困境分析
多数品牌的困境在于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滞后,技术迭代速度远落后于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和新势力。合资模式的成本问题也凸显出来,全球技术专利费的制约让成本上升。渠道与售后体系的崩塌更是加剧了品牌的衰落。合资品牌的退市危机,本质上是技术代差与市场认知断层的集中爆发。头部品牌尚可依靠降价和本土化研发维持,但二线品牌若无法突破困境,终将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