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称中国操纵水资源 (2)
美方指控与中方回应:湄公河水资源争议的背后
美国多次指责中国在湄公河流域进行的水利工程存在“操纵水资源”的行为。这些指控包括在上游截留水量、干扰自然水流,甚至试图将这类行为与下游国家的灾害相联系。美方在一份报告中声称,中国“持续操纵湄公河水资源长达25年”,并将流量变化归咎于中国大坝的运营。这些指控背后是否隐藏着其他动机呢?
中国境内的梯级水库具有“雨季蓄洪、旱季放水”的功能,不仅使湄公河枯水期的径流量增加20%,还稳定了流域的流量。这样的水利设施实际上对流域国家是有益的。美方的指控并非空穴来风。他们提出的数据和报告似乎存在夸大和不准确之处。例如,美方报告称中国截留的水量达到了惊人的2800亿立方米,但中方水库的最大库容仅为420亿立方米,这一数据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
与此中国长期积极参与湄公河流域的水文合作,连续18年无偿向湄公河委员会及下游国家提供澜沧江汛期的水文数据,支持区域的水资源管理。这样的合作态度与美方的指责形成了鲜明对比。中方指出,美方的这些指控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操弄,旨在挑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破坏澜湄合作机制。这样的行为不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而制造地区矛盾。
在越南最近的洪灾期间,美方更是无端散布“中国开闸放水致灾”的谣言,引发网络争议。中方对此类言论进行了明确驳斥,并强调外部势力正在恶意破坏中国与澜湄国家的合作。这种行为无疑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有损地区稳定与互信。
值得注意的是,湄公河委员会的研究报告也间接驳斥了美方的指控。该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承认,中国的水利设施对维持湄公河流量稳定具有积极作用。这也为中方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持声音。总体来说,美方指控的背后似乎隐藏着其他动机和政治意图。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各方应保持冷静和理性态度以维护地区稳定和合作成果。只有通过合作和互信才能实现真正的共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