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吉尼斯记录(「方志四川传统文化」四川非物

世界奇闻 2025-05-06 12:50www.nkfx.cn世界奇闻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

四川仁寿,一个拥有1420年悠久历史的古老之地。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众多文人志士,铸就了独特而浓郁的地方文化。其中,仁寿抬工号子,作为一种在漫长岁月中诞生的民间艺术,尤为引人注目。

仁寿抬工号子,是这片丘陵地带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自公元598年建县以来,仁寿的抬工们在这崎岖的山路上,用肩挑背扛,人工搬运物资。遇到重物,众人合力抬运,于是形成了独特的抬工队伍。为了协调步伐,分散负荷,减少寂寞,抬工号子应运而生。

抬工号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劳动者利用力学原理,通过特定的工具,将重物均匀分配到每个人肩上,同时创造出独特暗语,以歌唱的形式协调步伐。这些号子内容丰富,句式整齐,音韵协调,寓意深刻。劳动者将时令、农事、爱情、婚丧嫁娶等民俗风情融入号子中,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2001年,在仁寿县第四届枇杷节暨新世纪艺术周活动期间,虞丞乡的农民们组成了一支庞大的抬工号子队,沿街游行,并创下了吉尼斯纪录。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在本地区广泛流传,还获得了吉尼斯“最佳项目”奖,吸引了众多媒体和游客的关注。

抬工号子的传承大多是通过师傅传给徒弟,或是家族传承。现已收集整理的号子有300首左右,常用的抬工工具如霸王绳、榴枢、抬杠等,配合表演技巧如“莲花吐蕊”“铁扇关门”等,使得每一次抬工表演都充满魅力。

选录的抬工号子如:“栀子花儿白,桃子花儿红……哪天成婚配,花开月月红。”这些号子不仅展示了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还融入了浓厚的情感元素,使得抬工号子成为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民间艺术。

仁寿抬工号子,是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是仁寿人民智慧的象征,也是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关注“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让我们一起走进仁寿,感受这片古老土地上的独特文化魅力。

上一篇:蚌埠论坛珠城百姓事态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