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政变成功后,为什么没有马上以晋代魏呢
大汉王朝自一统江山以来,传承近四百年,至桓灵二帝时期,宦官乱权,危机四伏。此后,朝纲不保,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战火连天。有人凭借个人之力,创造辉煌;也有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得成功的果实。
说到三国时期的权谋家,司马懿家族令人瞩目。他们并非诸侯之一,未参与争霸,却最终笑到了最后。令人不解的是,司马懿在世时便已经架空了魏室,为何他的家族在近二十年后才以晋代魏呢?
司马懿是曹操时代的旧臣,历经四任君主。曹操雄才大略且忌惮他的才智,司马懿难以出头;曹丕卓越的政治家才能也让他不敢轻举妄动;曹叡虽能力不济,却也是一位合格的帝王。
直到曹芳继位后,身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终于等到了机会。他受到了另一托孤大臣的排挤,只得隐忍等待。历经十年的漫长等待,他终于诛杀了曹爽,独揽大权。
此时的司马懿虽无名分之累,却有皇帝之实。但他并未急于求成,直接篡位自立。司马懿去世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相继把持朝政,权势更胜其父一筹。直到公元266年,司马家族才完成以晋代魏的大业。
究其原因,时机尚未成熟是主要因素之一。司马懿生性隐忍,为了诛灭曹爽等待了整整十年。发动高平陵之变后,他虽然成功掌握了朝政大权,但并未具备直接篡位的条件。许多支持他的人并非真心拥护他独揽大权,而是不满曹爽的独断专行。若此时急于篡位,可能引发大规模的反对。他必须等待时机成熟,培养自己的势力。他未能等到这一天便去世了。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接过了重任后同样为此做准备。除了朝堂上的因素外司马家族还需面对驻守在外的大军可能引发的叛乱。在平定一系列叛乱后司马家族的声望逐渐累积达到了篡权的条件。最终在完成一系列准备后以晋代魏一统天下。
司马懿被誉为“冢虎”他的两个儿子也继承了他的智慧与隐忍。整个司马家族在权谋方面的策略与行动确实令人叹为观止让人不禁思考其中的智慧与策略的重要性以及时机成熟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