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界之最(世界之最的三峡水电站,被戏称印
长江三峡,这条中国乃至亚洲的第一大长河,源头青藏高原,奔腾穿越多个省市,最终汇入东海的怀抱。在湖北宜昌市境内,长江的蜿蜒流淌中,壮丽的长江三峡应运而生,这里的地势雕刻出了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壮美景色。
诗仙李白笔下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生动描绘了瞿塘峡的雄伟与壮观。毛主席对巫山十二峰中的神女峰赞不绝口:“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巫峡常常雾气缭绕,如梦如幻,让人不禁想起唐代文学家元稹的那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早在1932年,一支水利发电项目的勘察队踏入了这片神秘的土地,两个月的勘察和测量后,他们发现了在葛洲坝、黄陵庙等地修建大坝的可能性。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大坝的修建计划被迫搁置。
战后,随着中国的经济复苏计划启动,三峡修建再次成为焦点。1944年春,民国特邀美国垦务局的萨凡奇博士来此勘察。他与李鸿斌等人并肩作战,完成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详细阐述了三峡大坝的规模、投资以及未来的营收模式。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和中苏关系的恶化,让三峡工程的进展步履维艰。
直到1970年,葛洲坝水电站的开工才标志着三峡工程的实质性进展。历经十年的艰苦施工,葛洲坝水电站于1988年竣工,有效缓解了电力短缺问题,为三峡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在1992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分三期推进。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1994年三峡大坝开始建造。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2009年全面竣工,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自此以后,三峡水电站的年度发电量稳步增长,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电力财富。
长江三峡水电工程是一项历经波折的巨大工程。它不仅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清洁能源,还在防洪抗旱、航运改善、旅游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三峡大坝的建设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国工程师的智慧和毅力,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