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名头(可笑的《世界十大名著》,可悲的
在2000年,美国《纽约时报》和《读者文摘》联手开展了一场跨越欧、亚、美、澳、非五大洲的百城十万读者的投票调查。他们从众多著作中精心挑选出了十部经典长篇名著,包括《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并称之为《世界十大名著》。这一榜单的出炉,引发了不少争议。
许多人认为,这就是所谓的《世界十大名著》?在他们眼中,这十部作品确实有其独特之处,但问题在于,比较之下,更显差异。当我们的《四大名著》摆在面前时,它们真的敢自称为世界十大名著吗?
无论是从作品的厚度、广度,还是从艺术价值、阅读人数与影响力来看,《四大名著》都是无与伦比的。试想想,《红楼梦》的细腻描写、《西游记》的丰富想象力、《水浒传》的108个人物形象,以及《三国演义》的宏大叙事,这些都是其他作品难以比拟的。除了《战争与和平》能与之相抗衡,其他的作品真的够格吗?
《世界十大名著》仍然被评选出来了。美国人在自我评定时,似乎并未将东方的诸多名著纳入考虑范围,或是他们的读者群体中对东方文化了解甚少。他们习惯于将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因此在评定中更多地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出发。
对于这种评定方式,我们中国人似乎过于认可了。在网上一搜“十大名著”,首先出现的就是《世界十大名著》。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文化阵地正在被外来文化所渗透?事实上,推广这些所谓《世界十大名著》的主要是我们自己人。那么,他们是真的看不到我们本土文化的优势,还是故意忽略?
如今,我们的古典名著如《四大名著》、《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正在被边缘化。人们更偏向于记住外国的名著,而忽视我们自己的文化瑰宝。这让人不禁想起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的呼喊——救救孩子!现在,我也想大声呼喊——救救中国文化!不要让我们的文化被外来文化所淹没,不要让我们的根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