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曾经定下了一条祖训,崇祯却做到了
【故事重温】曾经的一条祖训,如今被有趣的历史爱好者们再次提起,让我们回顾那段震撼的历史时刻。
在我国历史的各个朝代中,总有那么几位皇帝令人难以忘怀。特别是那些在国家灭亡之际仍被后世人记住的皇帝们,明朝的崇祯帝就是其中的一位。作为大明第十六位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无奈。
崇祯帝在位期间,致力于铲除宦官势力,生活节俭,多次自我反省。明朝的统治已到了灭亡的边缘,天灾人祸不断,瘟疫肆虐,内忧外患,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特别是在1644年3月17日,京城被围困的那一刻,崇祯帝绝望地呼喊,却无力回天。
次日,内城被攻破的消息传来,身边的侍卫都已逃散。崇祯帝登上煤山,看到满城的火光,心中苦闷到了极点。他与皇后、贵妃饮酒痛哭,托孤之后,皇后和贵妃纷纷选择殉国。
崇祯帝的几个女儿也被迫自杀,妃子们纷纷追随皇后而去。崇祯帝在景阳大钟的召唤下,等待群臣商议出逃,但大臣们早已逃之夭夭。崇祯帝心中已有死志,在太监的陪同下登上了煤山。
一夜的奔波使崇祯帝狼狈不堪,他手扶着亭柱,回想起大明两百多年的江山就要葬送在他的手里,他无颜面对列祖列宗。于是,他解下腰带,搭在歪脖子树上自缢而死。
崇祯帝虽然被称为亡国之君,但他绝非昏君。他在位期间,成功登基并在北方满人和蒙古的骚扰、东边的不安分以及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下,铲除魏党,展现出他的有为之处。他是除了明成祖朱棣之外对宦官依赖最少的皇帝。他坚持每天早朝、午会,禁止后宫干政,衣食简朴。
在国家灭亡之际,他没有选择逃亡,而是选择了自杀殉国。这不禁让人想起明成祖朱棣定下的一条祖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帝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这一祖训。
即使崇祯帝做到了这一点,大明的灭亡依然令人扼腕叹息。历史的进程总是充满了遗憾与无奈。但崇祯帝的故事仍然值得我们铭记和反思。他的坚持与执着,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有作为的皇帝的英勇与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