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应堂为什么被撤职查办文革时期与林彪牵
熊应堂:功勋卓越的革命工作者的命运波折
熊应堂,这位被授予一级红星的老革命,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留下了他的英勇身影。历史并非一帆风顺,这位英勇的战士在中年时期遭遇了文革的风波,被撤职查办。今天,让我们一同熊应堂背后的故事,了解他为何会在文革时期遭到波折,并与林彪扯上关联。
熊应堂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色,为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文革的爆发,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文革期间,熊应堂被认为是上了林彪的“贼船”,虽然程度不重,但这也成为了他日后遭遇波折的。
当时,南萍、陈励耘等人成为了浙江的最高负责人,并在政治地位上超越了熊应堂。南萍、陈励耘都是政工干部出身,对政治的热情和精明使他们得以在风头正旺之时超越熊应堂。而熊应堂自认是“一介武夫”,在文革的背景下,他的军事背景似乎成为了他的短板。
1971年9月,随着毛泽东南巡到杭州以及“九·一三事件”的爆发,熊应堂的命运再次受到冲击。他受到许世友的指示,要控制陈励耘,确保不出事。“九·一三事件”后,浙江被中央认定为林彪集团篡党夺权的重要基地,熊应堂等人的地位岌岌可危。
中央在解决浙江问题会议中,把陈励耘划入“林彪死党”,并把南萍、熊应堂定性为犯了严重错误。周恩来指出,南萍、熊应堂不向下传达“九·一三”事件的通知,与陈励耘有长时间的勾结。文件下达后,南萍、熊应堂在浙江的一切职务被免去。
许世友认为南萍和熊应堂虽然都上了贼船,但程度不同。南萍是主动投靠,而熊应堂则是被他人诱导。许世友对熊应堂说:“你是演员,他们的导演。”虽然熊应堂遭到了隔离审查,但审查多年并未得出明确结论。后来,经中央批准,他暂时恢复工作,被发配至四川从事国防建设。
离开浙江领导岗位后,熊应堂虽不再公众场合露面,但他参加革命资历深厚,依然享受着军队的生活待遇。后来,解放军实行第二次军衔制,邓小平亲自签发授予熊应堂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肯定了他的战功,为他作了一定程度的。
这就是熊应堂的命运波折。他与林彪的关联,以及文革时期的撤职查办,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插曲。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他的功勋与贡献永远不会被遗忘。更多关于熊应堂的故事,请关注奇技网频道,让我们一起见证历史的沧桑与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