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趣闻:慈禧太后为何三十晚上包饺子-
在北方,大年三十的晚上,如果没有饺子的陪伴,过年的气氛似乎就缺失了一大块。就如同现今的中国人,若是没有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年味也会显得淡薄。有一句谚语:“三十晚上吃饺子——没有外人。”这传递出亲密无间的氛围,显示了饺子在当年之夜各家各户庆祝团圆的重要性。
对于北方人而言,水饺是亲手包的才是最有味道的。在旧时的年节,包饺子是一项喜庆的活动,展现出北方人在面食制作方面的手巧。一句“好吃莫过饺子”,几乎成了北方人的共识,将饺子视为天下美食的极致。
尽管南方人也喜爱吃饺子,但在包制技艺上却稍显生疏,饺子形状粗糙。北方人堪称饺子制作的雕塑家。南方人若想品尝正宗的饺子,往往只能选择下馆子。那些打出“北方水饺”招牌的餐馆,都是在强调其饺子的正宗地位。
即使是苏州的绣花姑娘,擅长在丝绸上刺绣工笔的花鸟,也未必能包出精美的饺子。而北方人却能将饺子捏合得天衣无缝,形态各异,宛如艺术品。这其中的一方面,是因为饺子的造型酷似古代的元宝,让人联想到招财进宝。另一方面,饺子的谐音也寓意着新旧交替、更岁交子。
中国人相信饺子能带来好运和财气,如果这算作迷信,也是一种美好而积极的迷信。人们在包饺子时,还会在馅里埋藏小小的吉祥物,如铜钱、银币等,增添了一份浪漫的憧憬。这种习俗被引入饮食中,使得吃饺子的过程变得和抽一样激动人心。
在北方,水饺又被称作“煮饽饽”。一首民歌中唱道:“夏令去,秋季过,年节又要奉婆婆,快包煮饽饽。皮儿薄,馅儿多,婆婆吃了笑呵呵。”这说明了包饺子不仅是为了享受美食,还有助于融合婆媳关系。
北方还有一句谚语:“三十晚上吃饺子,没有外人。”强调了吃饺子时的亲密无间。我的朋友伊沙曾将央视春节晚会比作一锅“文化饺子”,是否有新意,关键看馅儿的包法。
在节奏较慢的时代,全家人围坐一桌包饺子是一项充满情趣的集体劳动。包的过程似乎比吃还要过瘾。特别是在春节,家庭成员齐聚一堂,其乐融融。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能亲手包饺子了,机器生产的水饺虽然方便却少了家的感觉。可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情味也逐渐淡薄。但在我们心中,那份对家的眷恋和对传统的尊重始终不变。即使时代变迁,我们也应该珍惜那些传统的习俗和人间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