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坟次数最多的皇帝:完颜阿骨打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皇陵不仅仅是一座坟墓,更是王朝兴盛的象征。选址于负阴抱阳、藏风得水的风水宝地,祖坟的风水愈佳,子孙得到的荫佑便越多,“神灵安、子孙盛”的理想也因此得以实现。
历史长河中存在诸多例外。例如金国的创立者完颜阿骨打的陵墓就曾三度迁徙。他的故事堪称历史中的一桩奇闻。
完颜阿骨打,汉名旻,是居住于女真族完颜部的女真族首领。他不仅擅长骑马射箭,力大无穷,还是一位有着雄心壮志的领袖。在继位女真各部落联盟长后,他决心改变女真民族作为辽国附属、世代进贡受压的局面。于是,他于辽天庆四年率领两千五百人起兵反辽,首战便大破宁江州。
随后,完颜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建立金国,并展开一连串征战。正当他即将彻底毁灭辽国之际,却于公元一一二三年八月病逝于返回上京的途中。此时的金国活动区域尚未达到历史鼎盛时期,因此遵循“死哪里埋哪里”的原则,完颜阿骨打的遗体被葬在了上京会宁府北城外的睿陵。
命运似乎总在与人开玩笑。公元一一三五年,根据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的遗嘱,完颜阿骨打的陵墓被迁至胡凯山与太祖合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皇帝陵寝迁葬于中都(今北京)大房山,胡凯山的称谓在史料记载中消失了。学术界为了寻找这个传说中的胡凯山颇费了一番功夫。近年来,随着金代早期皇陵区的发现,胡凯山的位置终于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完颜阿骨打的陵墓之旅并未就此结束。公元一一五五年,他的陵墓再次被挖出并南迁,改葬在北京的大房山。这座金代皇陵共有十七座,原本富丽堂皇、气势恢宏,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多次遭到破坏和修复。特别是明末时的战乱,使大房山的皇陵遭受严重破坏。
尽管后来皇帝曾下令修缮金世宗的陵殿,但规模已不如从前。完颜阿骨打的陵墓被发现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发掘过程中,一个巨型石坑被当作祭祀坑而被忽视。直到二○○二年春天,有关部门在清理时发现石坑内堆积了数百块巨石。经过确认,这就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睿陵。
这座皇陵的迁徙历程可谓是一波三折,不仅见证了金国的兴衰历程,也反映了古代皇家对于风水观念的演变和变迁。如今,虽然这些皇陵已历经沧桑,但依然吸引着人们前来历史的痕迹,感受那份古老而神秘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