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兵八十万却看着朝廷灭亡,左良玉到底是个怎
今天,奇秘网带来了一篇关于左良玉及其子左梦庚的历史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动荡的时代,感受历史的波澜壮阔。
在崇祯十七年三月,大顺军攻破北京,大明王朝宣告灭亡。随着清军入关,宗室及文武大臣纷纷逃亡南方,建立了南明政权。在这个乱世之中,左良玉成为了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逐渐崛起,成为南明朝中一位重要将领。
左良玉,字昆山,临清人。初时,他在辽东与清军作战,曾受明末户部尚书侯恂的提拔。他在松山、杏山与后金作战,战功赫赫。随着战争的继续,他不断扩大部队,却也逐渐变得骄横跋扈,拥兵自重。当时天下大乱,各地农民军纷纷起义,官军难以剿灭。左良玉等明朝将领为了扩大势力,也纷纷养寇自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得到朝廷的粮饷补给。
崇祯十三年,督军杨嗣昌看出左良玉的军事才能,荐其为平贼将军。左良玉在川陕交界的平利一带与张献忠遭遇,大败张献忠,加封太子少保。左良玉在与杨嗣昌的合作中,表现出傲慢的姿态。在川陕一战中,杨嗣昌命令左良玉堵截农民军,左良玉却袖手旁观,致使农民军大胜。杨嗣昌因此愤懑而亡。
此后,左良玉在战场上的表现时好时坏。崇祯十五年,侯恂为督师发帑五十万犒赏左良玉部下。然而在与李自成会战中,左良玉大败。退至襄阳后,他拥兵二十万观望自保。之后他又成功收复武昌,从此重镇武昌成为他的势力范围。到了南明弘光政权建立时,左良玉拥有八十余万兵力,其声势浩大。
拥有如此众多的军队,左良玉却没有将精力放在收复中原、抵抗清兵上。他与弘光朝内的马士英、阮大铖为争权夺势展开内斗。左良玉发布檄文讨伐马士英后不久便身染重病去世。将领们秘不发丧,共同推选他的儿子左梦庚为军主。
在这个国家危亡的关头,左梦庚却不去救援南京,反而选择投降清军。他带着部众向清军投降后还助清军平定江南。虽然之后以功授一等精奇尼哈番病死,但在历史上留下了败笔。他的投降行为使得南明政权更加岌岌可危。
左良玉及其子左梦庚的故事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在这个乱世之中,他们虽然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却未能为国家效力反而争权夺势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覆灭。这段历史令人感慨万千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忠诚和担当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