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真实事件原型,为治白血病两年花掉60万元

世界奇闻 2025-05-17 02:56www.nkfx.cn世界奇闻

艺术源自生活,而又超越生活,电影亦是如此。当我们谈及电影,往往会有一部佳作如《我不是药神》浮现在脑海。这部作品在播出后,立即在网上引发了热议。其实,这部影片并非凭空创造,而是基于一个真实事件的原型改编。那么,今天我就为大家揭开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我不是药神》这部影片,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它于2018年7月正式上映,由徐峥、周一围等实力派演员主演。电影主要围绕一个神油店老板展开,他从一个普通的保健品商贩,逐渐转变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代理商。电影在展示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看病难、高价药等问题的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人性的光辉。短短上映半个月后,这部影片的票房就迅速突破了30亿。

少有人知道的是,《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的真实事件原型——主人公陆勇。在2002年,陆勇被诊断出患有慢粒白血病。面对这一晴天霹雳,他的家人无法为他提供匹配的,他唯一的选择就是服用瑞士生产的格列卫。正品格列卫的价格高昂,每盒售价高达2.3万元人民币,折合下来每天需要花费近200元,而陆勇每天需要服用四颗。

为了治病,陆勇不得不持续服用这款药物。两年的时间里,他前后花费了60万元。在此期间,他的父亲因赚药钱而遭遇车祸不幸去世。一次偶然的机会,陆勇了解到印度生产的格列卫仿制药,价格仅为原版药的八分之一,且疗效相当。于是,他开始进行代购,并帮助了与他有类似经历的1000多位病友。

在2015年1月,陆勇被警方逮捕。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000多位病友联名写信请求将他无罪释放。这起案件不仅引发了人们对人性、法律和情感的深度思考,也引发了社会对于高价药、仿制药等问题的反思。经过多方努力,陆勇最终获释。这也正是《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能够走红的重要原因之一。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