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对方孝孺有多大的仇恨,朱棣竟然要灭其十
古代最重的刑罚是诛九族,而朱棣却创造了诛十族的残酷记录,背后隐藏的是怎样的深仇大恨?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风趣网一起走进这段历史,揭开这其中的故事。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挥军南下,攻入南京城。面对不肯投降的建文旧臣,朱棣展开了一场血腥的屠杀。其中,方孝孺的死亡尤为惨烈。
方孝孺是宁海人,其父方克勤英勇牺牲。他自幼聪颖好学,被乡亲们称为“小韩子”,长大后师从著名学者宋濂,精通经史,擅长诗文。因其生性耿直,被尊称为“正学先生”。朱棣曾聘请他担任世子之师,当时方孝孺已名满天下。
当朱棣离开北平之际,他的主要谋臣道衍和尚曾秘密请求他保全方孝孺。道衍担心杀掉方孝孺会引起读书人对朱棣的巨大反感。朱棣当时答应了这一请求。
方孝孺名扬天下,朱棣最初也对他相当敬重。尽管在战争中,朱棣曾采纳方孝孺的建议,实施反间计,险些导致父子反目,但打下南京后,朱棣决定不计前嫌,希望方孝孺归顺。
方孝孺在朱棣大殿上身穿丧服,一进来便大哭不止。面对朱棣的安慰,他质问关于成王的下落,并在被问及为何不成王之子为帝时,朱棣回答“国赖长君”,但方孝孺反问为何不立朱允炆的弟弟。面对伶牙俐齿的方孝孺,朱棣无言以对。
当朱棣要求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时,方孝孺拒绝并痛骂。朱棣被激怒后威胁说灭其九族,但方孝孺坚定回答:“即使灭十族,我也不怕!”说完,他捡起笔写下大大的一个“篡”字。这个字深深刺痛了朱棣的内心,他暴怒之下命人残忍地割伤方孝孺的嘴。随后下令诛灭方孝孺九族,加上朋友门生共计八百七十三人。
方孝孺深受儒学“忠臣不事二主”观念的影响,他的死对于历史发展来说虽无太大的价值。朱棣的做法却使得后人对方孝孺给予深深的同情与赞扬。
除了方孝孺外,建文旧臣中的齐泰、铁铉、黄子澄、陈迪、练子宁等人也遭受惨死,家族被诛杀多人。御史大夫为了给同僚们报仇,假装投降朱棣,却在朝会上身怀利刃企图行刺。事情败露后,景清被凌迟处死,九族被诛灭。朱棣还派人挖掘其祖先的坟茔,并到他老家捉拿与他有瓜葛的人,这一行动被称为“瓜葛抄”。
可以说,对建文旧臣的屠杀是朱棣政治生涯中的一大污点,对当时的士风产生了恶劣影响。这一事件也成为后人对方孝孺深深同情与赞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