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柬之拥李显登基,对大唐有功,他最后的结局

民俗文化 2025-06-02 11:37www.nkfx.cn民俗文化

神龙元年,一场由太子、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发动的兵变,成功逼迫武则天退位,使中宗得以复辟。这一事件,引发了众多读者的关注与好奇。

在武则天的晚年,尽管身体日渐衰弱,但她对男宠的热情并未减退。张易之兄弟凭借武则天的宠爱,在朝中胡作非为,甚至掌握了朝廷的生杀大权,引发了众怒。虽然武则天已将太子之位传给李显,但张易之的存在仍是对恢复李唐工程的巨大威胁。一旦武则天去世,张易之等人可能会制造事端,使得李唐的恢复希望落空。

在这关键时刻,八十岁的张柬之挺身而出,发动政变,成功剪除张易之、张昌宗等人,拥立李显即位。张柬之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他在地方任职多年,直至狄仁杰的举荐,才逐渐进入朝廷核心。

一次,武则天让狄仁杰推荐人才,狄仁杰举荐了张柬之做宰相。尽管当时张柬之在荆州担任长史,但武则天因信任狄仁杰而提升了他的职位。在此之前,张柬之曾多次上奏武则天,但建议并未被采纳。

在张柬之的领导下,联合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重臣,成功发动政变,诛杀了张易之、张昌宗,祛除了帝国的毒瘤,并迫使武则天退位,拥立李显为新的皇帝。

政变集团在执行过程中忽视了两点。首先是关于中宗李显的态度问题。在发动政变前,张柬之等人需要争取李显的支持,但他却表现出唯唯诺诺的态度,对政变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执着。这为中宗即位后的权力斗争埋下了伏笔。

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张柬之在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后没有斩草除根。如果他在那一刻下令杀掉武三思等人,或许就不会出现之后的武三思擅权,他们五重臣也不会落得悲惨下场。

洛州长史薛季昶曾告诫张柬之要斩草除根以防后患。然而张柬之却没有采纳这一建议认为自己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无需再杀更多人来巩固地位。朝邑尉武强刘幽求也明确要求杀掉武三思但桓彦范和敬晖并未听从其意见最终导致了后续的和权力斗争。历史上有很多前朝的经验教训摆在眼前但张柬之没有借鉴这被称为“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政权交接后权力逐渐回到了中宗李显手中尽管张柬之等大臣依然手握大权但局势已经开始转变。武则天的基因果然强大其儿子和侄子都拥有卓越的政治才能这使得武三思得以重新掌握权力并与李显建立姻亲关系并勾结内宫女官上官婉儿重新回到权力中心。张柬之察觉这一切后急忙向皇帝进言要求诛杀武三思等人但中宗根本不听他的劝告表现出懦弱和无能为力任由局势恶化下去最终导致张柬之等人的权力逐渐丧失和悲惨结局。武三思为了掌控大权,必须清除政敌。他与韦皇后联手,将矛头指向了张柬之等五位重臣,宣称他们倚仗功高权重,对社稷不利。中宗皇帝被他们的言论所影响,采取了武三思的建议,表面上提升了这五位大臣的地位,实则削弱了他们的权力。随后,武三思进行了大规模的人事更迭,重用原本依附武家的官员,罢黜张柬之集团旗下的官员。

这一系列动作下来,武三思成功掌握了朝廷的实权,而张柬之等人则陷入了困境。权力的游戏变幻莫测,旦夕之间就可以倒持太阿。武三思心狠手辣,绝不会就此罢休。他不仅要夺取他们的权力,更要置他们于死地。

韦皇后与中宗李显共渡难关,感情深厚。韦皇后也涉足权力斗争,而李显却放任不管,任由她胡作非为。武三思抓住了这个点,首先揭露韦皇后的糗事,然后将矛头指向张柬之等人,将他们牵扯进这场权力的漩涡。结果,那些为李唐王朝尽心尽力的重臣大多被武三思所害。

在武三思派出杀手之前,张柬之因愤懑而病倒。他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但在政变后未能彻底清除后患,且居功自傲,这也给了武三思可乘之机。站在权力的巅峰,虽然能欣赏到前所未有的美景,但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正如古人的智慧所言,权力的游戏充满了无常与变幻。

武三思的手段狠辣无情,他以巧妙的手法将敌人置于死地。他先是利用韦皇后的弱点,通过揭露其糗事来转移视线,然后将黑锅甩给张柬之等人。这一手段不仅成功将张柬之集团陷害,更使得那些曾经辅佐大唐的重臣纷纷遭受不幸。而张柬之本人,也因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最终未能抵挡武三思的猛烈攻势,因病离世。这一切的变故都突显了权力游戏的残酷与无情。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